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、生物、食品、医药等领域的分析仪器,具有高灵敏度、广泛适用、操作简单、稳定性好等优点。以下是对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详细介绍:
一、基本原理
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核心原理在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独特性。每种物质都拥有其特定的吸光带,当光线穿过这些溶液时,特定波长的光线会被溶液所吸收。在固定的波长下,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与光线强度的衰减程度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,这符合比尔定律所阐述的内容。其数学表达式为:T=I/I0,其中T代表透光率,I0为入射光的强度,I则为透射光的强度。同时,吸光度A、摩尔吸收系数κ、溶液的光径长度b以及溶液浓度c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。
二、主要特点
波长范围: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测定的波长范围一般在190~1100nm,适用于大多数物质的可见光与近紫外区间范围内的吸收峰测定。
显示系统:采用大屏幕LCD液晶显示器,显示清晰,信息完备,便于用户观察和记录数据。
功能多样:主机可独立完成光度测量、定量测量、光谱扫描、动力学、DNA/蛋白质测试、多波长测试及数据打印等功能。
稳定性好:采用悬架式光学系统设计,整体光路独立固定在航空铝制光学基座上,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配置高端:主要元件采用进口配置,使得仪器杂散光更低,稳定性、可靠性更强。
软件规范:专业分析软件遵循GLP/GMP实验室的使用规范,内置完善的用户管理、日志记录、数据存储追溯及报告输出功能。
配件丰富:可方便使用自动八联池架、微量比色皿架、恒温自动进样器、反射附件等配件,扩展了仪器的使用范围和应用领域。
三、技术规格
以下以某款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为例,列出其主要技术规格:
光学系统:双光束比例监测。
光谱带宽:1.8nm。
波长准确度:±0.5nm。
波长重复性:≤0.2nm。
光度范围:0~200%T、-0.4~4.0A、0~9999C。
光度准确度:±0.2%T(0~100%T);±0.002Abs(0~0.5Abs);±0.004Abs(0.5~1.0Abs)。
光度重复性:±0.15%T(0~100%T);±0.001Abs(0~0.5Abs);±0.002Abs(0.5~1.0Abs)。
杂散光:≤0.05%T。
噪音水平:±0.0005A。
稳定性:0.001A/h@500nm。
基线平直度:±0.001A。
数据接口:USB接口,支持数据打印输出(并行口)。
四、操作方法
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:
连接电源:确保使用的电源具有接地功能,然后连接电源线。
开机预热:按下设备电源开关,让仪器预热至少20分钟,以确保仪器性能稳定。
波长设定:在光度测量主界面中,通过相应按键设定所需的测量波长。
参数设定:进入参数设定界面,根据实验需求设定样品池个数等参数。
样品测量:将空白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放入样品池中,进行空白校正后开始样品测量。测量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更换波长和比色皿。
数据打印:测量完成后,按下打印键打印数据(如配备打印机)。如无打印机,则需手动记录数据。
仪器清洁:关闭仪器电源后,取出比色皿清洗干净,用软布和软纸擦拭样品池及仪器表面。将防潮剂放入样品室,做好防尘处理。
五、注意事项
在使用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:
环境要求:尽量将仪器置于干燥、通风、无强磁场干扰的环境中,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对仪器性能的影响。
样品准备:确保样品溶液清澈透明,无悬浮颗粒或沉淀物。样品盘内液体最好占总体积的66%~80%,避免漏液腐蚀仪器。
操作规范:在操作过程中,避免直接用手触摸样品池内壁或光学部件,以免污染或损坏仪器。同时,遵循仪器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规范操作。
维护保养: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保养工作,包括清洗比色皿、擦拭样品池、检查光源和检测器等部件的性能等。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时,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处理。
综上所述,UV-6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款功能强大、性能稳定的分析仪器,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。在使用过程中,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,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